健康智識
茄子高纖又低熱量,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增添飽足感,相當適合減重期食用。
香港人都非常喜歡吃大閘蟹,每年到了六月黃大閘蟹月份,不少人都紛紛購買好幾隻大閘蟹與家人或朋友共享蟹宴。不過初次接觸大閘蟹的人也許會疑惑究竟如何選擇好的大閘蟹?不知道大閘蟹公還是大閘蟹乸較有口感?以下就為大家整理了揀大閘蟹公乸分別以及蒸煮方式的懶人包,喜歡大閘蟹的朋友要留意啦!
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,知名的產地是江蘇的陽澄湖大閘蟹,近年由日本北海道島根縣高津川的日本絨螫蟹都非常受歡迎。大閘蟹一般於9月後便開始沿江而下,在10月下旬霜降前後到達江河口,交配繁殖,因此農曆8-10月都是大閘蟹2024當造及品嚐的時節。
要找出新鮮的大閘蟹,可以先輕敲大閘蟹眼部周圍的殼面,如果是健康的蟹,它的眼睛會靈敏地縮回。另外,要留意4個表面特徵,大閘蟹殼呈青色甚至深綠色,蟹肚身呈白色,爪呈金啡色,爪毛偏黃色及挺拔,簡稱「青背、白肚、金爪、黃毛」就是新鮮的大閘蟹。
大閘蟹除了需要新鮮之外,蟹膏及蟹肉是否豐富同樣重要!要知道大閘蟹肥美與否,首先要放上手檢查大閘蟹是否墜手,然後輕按蟹爪評估蟹肉是否實淨,再檢查蟹的尾端,如果尾端呈飽滿及谷起狀態,即表示蟹膏多。而且蟹膏鮮艷的大閘蟹,蟹厴兩旁會透出紅色,俗稱「紅印」的大閘蟹屬於靚蟹。
大閘蟹都有公乸之分,兩者蟹膏成熟的時間不同,因此最佳品嚐的日子也不同。大閘蟹乸的蟹肚較圓,而大閘蟹公的蟹肚呈尖長形。俗語有曰「九月圓臍十月尖」,農曆九月適合吃雌蟹,農曆十月則吃大閘蟹公,到 十月底後開始起白油(精子),大閘蟹公會出現白色呈透明狀蟹膏,最為美味。口感方面,大閘蟹乸蟹蟹膏較實及硬,而雄蟹的蟹膏則較黏口軟滑。
一般吃大閘蟹都建議隔水清蒸,這樣能夠保留大閘蟹的原汁原味。那大閘蟹蒸幾耐為最好呢?慢著,第一個步驟,我們應先將整隻蟹清洗乾淨,可以的話便用牙刷刷去蟹上的污泥,特別是肚和蟹鉗的位置。同一時間把水煲滾,之後,待水沸騰後,我們便可將大閘蟹放入蒸籠或蒸架大火蒸10分鐘(注意,蟹肚向天),然後才放少許紫蘇葉於水中作驅寒之用(另外一個方法是直接放一片紫蘇葉於蟹肚上),再轉中火蒸多15分-20鐘便大功告成。(整個過程毋須解開水草)
大閘蟹最好於購買後3天內食用,如果非即食,就要將大閘蟹平放在盤子上,然後蓋上濕毛巾,放入雪櫃 3-5度內冷藏。
先剪下所有蟹腳和蟹鉗,再剪開大閘蟹的肚下的奄,再打開蟹殼,就可以品嚐到美味的大閘蟹。但千萬要記住,大閘蟹有啲位唔食得,蟹身中央近頂端的部份有一塊小肉,呈六角形,名為六角肉,是蟹的心臟,不宜食用。佞用前祇先將腮、蟹胃及心臟清除。另外,蟹和柿都屬寒涼之物,不宜同時進食。另外,購買大閘蟹前應到有保證的老字號如永富、新三陽等老店購買,避免購買假貨風險。
註冊營養師黃穎琳提醒,雖然蟹肉脂肪含量比火雞肉較低,且含有豐富蛋白質及礦物質(例如鋅),但大閘蟹蟹膏高膽固醇,吃太多或會影響健康。
黃穎琳表示,大閘蟹每周最多吃1至2次,每次宜1隻起、2隻止。根據食安中心資料,每100克大閘蟹含約267毫克膽固醇。痛風患者發病時要避免進食大閘蟹;三高(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及腎病患者,要留意每次食用分量。
黃穎琳指出,雖然大閘蟹含膽固醇,不過脂肪含量低,若適量攝取,只要保持恆常運動及均衡飲食,不會影響健康。外出食大閘蟹宴時,應避免煎、炸、炒的菜式,或以蟹膏和蟹粉烹調的菜式,免攝取過多飽和脂肪,盡量選擇清蒸大閘蟹會相對健康。
大閘蟹不能與有高含量鞣質(Tannin,單寧)的食物同食,例如柿子,留意濃茶亦含鞣質。因鞣質會與蟹內蛋白質結合,產生不溶於水的沉澱物,影響消化能力,脾胃較弱的人會出現肚瀉、消化不良的狀況。
黃穎琳建議,吃大閘蟹前後,可進食有助降低膽固醇的食品,例如含豐富水溶性纖維的麥皮,能有效降低膽固醇。尤其是膽固醇過高者,食大閘蟹要適量,同時配搭適量五穀類和新鮮蔬菜水果同食。
免責聲明
本文刊載的資料只供參考,並不屬及不應被視作為建議。藍十字(亞太)保險有限公司(本公司)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。若你有任何相關疑問,應諮詢相關專業人員。對於你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、損害賠償、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,本公司概不負責。